找到相关内容86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一位圣僧和一位明君

    可称“深入浅出”,它有趣,易读,又随处给读者许多知识,纠正许多偏见。我还以为,这本书真是可以激发读者的爱国热情。人们屡屡引证鲁迅在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?》中的这段话,此书里也引用:“我们从古以来,就...

    李国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12057365.html
  • 宗咯巴大师著作《缘起赞》的相关情况

    指示。而且大师在著作《中观根本广释》时,对论中的难点要义,大都引证佛护的释论来作解说,其原因据说也是有那一段缘起的关系。那时,大师由于知道开示甚深缘起的导师为释迦佛世尊,因而获得增上的信解力,依此信力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30459895.html
  • 法华玄义讲稿(1)

    清楚,层次非常分明。这个讲了以后必须讲下面,下面这层讲了再讲下面,一层一层条理很清楚,这个就是讲得善巧。  我们这个科判标章很重要,另外一个是引证,让我们起信,生起一种信心,因为引证是讲佛的语言,引证...都很重要,以后一段一段地讲,讲到境妙,这境妙你要搞懂,智妙、行妙、位妙、三法妙搞懂,一一妙都搞懂,这是我们要弄清楚的几种妙。  下面是引证,这十种妙有《法华经》的经文证明,也就是我们要了解《法华经》中...

    定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0960827.html
  • 生命意义的不懈追求——梁漱溟佛学思想的特点及现代意义

    、佛两家之所以相通,在于都承认人有一种生命力,而生命的可贵正在“感应灵敏,通达无碍”,都反对“滞而不活”。梁漱溟特别引证马一浮先生关于“儒佛等是闲名,人性人所同具”的话来印证自己的观点。  基于这种...

    张文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1061488.html
  • 现代佛教讲经说法需要常讲常新

    被根机、藏教所摄、部类差别、译会校释、总释名题与正释经文。其他的讲经比较惯常的传规还有“七番共解”,其包含:标章、生起、引证、观心、料简、开合和会异。  在中国佛教八大宗中的“天台、贤首、唯识、三论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0162878.html
  • 《中华大藏经》的价值

    的多数佛教研究者,不论何种经文,都从《大正藏》中引证,而忽视对影印版或更好的校点本的使用,我认为是一种不好的偏向。  编辑出版《中华大藏经》的筹划,始于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初。当时是作为“文化遗产”的“...

    杜继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4866434.html
  • 善缘喜结 好运巧逢——读《普门学报》随笔三则

    绝学,甚至一定要以梵文佛经作为引证校勘的蓝本。这种研究典范,极易造成错觉,彷佛真正的佛法就沉睡在古老的文献里,等待学者去发掘。  作为直面生命潜能、对治生存焦虑、化解人间冲突、张扬人生意义的人间佛学,...

    祁润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51967677.html
  • 日本净土宗的判教论和中国祖师观

    特色。全书由引述净土经论、著述――正文和源空评述的“私曰”两大部分组成。正文除引证净土三部经――《阿弥陀经》、《无量寿经》和《观无量寿经》外,还大量引证善导的《观经疏》及《往生礼赞》、《观念法门》、《...流通,所以在圣道门之外,特立净土门来教化民众,引导他们念佛往生净土,以达到解脱。   (二)源空主要引证的是中国昙鸾、道绰曾经阐述过的难行、易行二道和圣道、净土二门的判教思想,同时也引证并非专门弘传...

    杨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13479503.html
  • 第二次中韩佛教学术论坛在江苏无锡召开

    僧伽大学高旴翼教授《<法华经>菩萨‘行’中的社会救济思想》、韩国仁荷大学金永晋教授《韩国佛教与国家的关系─韩龙云的民族佛教论》。 中韩两国专家学者在论文中引证中韩佛教的历史和教义,阐释佛教慈悲、平...

    佚名

    |无锡灵山书院|江苏无锡|佛教学术|交流|韩国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11/18405993656.html
  • 宋艳刚:佛教主题摄影展看僧人怎样生活

    坚信,需要用慧心和禅定、用镜头诠释对佛界的理解。   ■记者对话:   从一个侧面引证陕西文化的厚重   记者:宗教生活有些很少展示给外人,您是怎么赢得被拍摄者的信任的?   宋艳刚:其实刚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新闻|台湾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11/09551694451.html